“不出正月就是年”,这句温暖的老话,让新年的气息在正月里延续。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彩旗飘扬,年的余味在寒风中弥漫。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兴安岭森林号子”与木拼画、绳结、桦树皮船等非遗相遇,伊春让“过年”拥有中国式浪漫。史上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与第九届哈尔滨亚冬会交替登场,让蛇年春节寻常又特别。相比过去,虽然少了烟花爆竹的喧闹,但旧年俗与新年俗交相辉映,塑造着当代中国春节的文化景观。
有一种年味叫“坚守”。今年春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安民警、医务工作者、保供人员、环卫工人、快递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坚守托举稳稳的幸福,用奉献守望千家万户......他们让年味不再局限于团圆饭桌上的欢声笑语,而是升华为一种更深刻的精神追求。
自古以来,烟花便是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象征着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是家庭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时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正月十七,市政府集中燃放烟花,不仅让年味与安全并重,也让静悄悄的春节变得热气腾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五彩斑斓的烟花划破天际、竞相绽放,点亮了城市的夜空,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一场焰火释放的不仅是佳节欢聚的快乐,也是对国泰民安的礼赞,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对明天更好的祈愿,更展现了这座旅游城市的人文关怀与服务韧性。
“往年从除夕夜就开始扫炮仗皮,一扫就是一宿。今年却主要是厨余和生活垃圾,轻松不少。大家新年一出门,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也敞亮!”环卫工人一席话,道出今年伊春新风尚。
沉浸在氤氲弥漫的年味里,感受着绵延千年的非遗回响,大家的精力已瞄向新的一年发展轨道,众志成城,奔向未来。年味一点没淡,更富时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