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2020年,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020年1月25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第一时间成立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先后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123次,1.28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沉一线,45名医护人员完成了援鄂任务。全市共设立定点和后备医院13所、采购负压转运车8辆,改造发热门诊22个,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1家、集中隔离点36个。截至年末,全市累计发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已全部治愈,是全省疫情发生最晚、确诊病例发生最少的地级市。
【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295.2亿元,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2%,增速较上半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6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亿元,同比下降21.2%;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912.6亿元,同比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188.7亿元,同比增长14.4%。
【复工复产】 伊春市旅游业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实施景区分时预约和承载量管理,推行景区门票减免政策,精心策划5条精品自助游线路和22项文旅活动。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建立省“百大项目”专班、首席服务官、首席服务员等工作机制,开展重点项目“百日会战”,10个省“百大项目”和157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6%、103.8%。全力援企纾困,制订实施援企稳岗促就业46条政策措施,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建立5000万元的市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获得省级稳企稳岗专项补助资金3791.9万元。6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4.6万户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复业率达到93.2%。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伊春市“百大项目”发放贷款6.05亿元,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1.26亿元。投入1500万元开展促消费刷卡满减和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放大居民消费8.5倍。全年共为企业减税降费1.8亿元,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6.04亿元、退费1618万元。
【推进“三大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1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3571户、6411人贫困人口全部退出,形成了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的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各项任务。妥善处置“3·28”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扎实推进河长制,196条河流建立了“一河一策”,107家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全部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清理废弃菌包1.9亿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2%。全市5个县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突出抓好金融风险防范。对排查出的9个重点领域193个风险点实施销号管理。政府性债务源头管控和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不断加强,有效防控了金融风险。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连续17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自然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小兴安岭生态功能持续恢复。科学调整生态保护红线1.3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9.97%。严管森林资源,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草原资源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9起,拆除违建别墅22栋,完成还湿239.22公顷。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坚决遏制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现象。加强森林后备资源培育,促进小兴安岭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全年培育优质苗木1亿株,培育森林后备资源0.79万公顷,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1.42万公顷,红松和“三大硬阔”比重达到67%,森林覆盖率达到87.6%,森林蓄积量达到3.25亿立方米。创新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模式,对14个林业局公司红松果实采集权实行网络竞价,增收5100万元。《伊春森林经营增汇试点工作方案》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加快推进。
【深化改革】 持续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全面落实“省属市管”体制,加快推进原“政企合一”区(局)分立分离改革,属地政府和林业局公司资金资产债务全部划开,森工企业行政职能移交和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分类分步推进新设县区部分事业单位落编选聘工作。将伊林集团、伊旅集团划归伊春森工集团管理,组建伊春森工北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鼎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国有林区改革顺利通过国检验收,总体评价达到优等。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法定事项全面完成,在新设镇建设县级标准政务服务大厅。新设4县省管县财政体制2021年起全面实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市县两级改革实施方案。市属市第二中学等3所学校、省林业第二医院等3家医院下放南岔县管理。推进伊春供热集团、粮食企业等市属企业改制。加快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取消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289项、中介服务事项52项,市本级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提升到92.5%,办结时限提速62.7%。城市信用排名全年最佳,由181位提升至92位、位列全省第四。
【产业发展】 立足“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推动绿色生态林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迈进。深入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推动国有景区经营体制转轨,成功举办第十届冰雪欢乐季。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4A级景区,九峰山养心谷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嘉荫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8.6万吨,建设“互联网+种植业”高标准示范基地22个,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红蓝黑白+林药+林畜”产业链更加完善,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19个、规模化养殖场76家。加快推进金南公路万亩北药产业带,GMP认证药企11家。建龙西钢企业技改、环保、安全三提升目标初步实现,80兆瓦余热余气发电(一期)、4万立方米制氧、140万吨焦化项目顺利投产。鹿鸣钼矿9月15日恢复生产。
【对外合作】 加快集聚发展要素,强化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振兴发展动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加强对俄合作,嘉荫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复。开展理性务实招商,同华侨城、省旅投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紧盯国家投资方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配套投资4.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6.6亿元。推动园区集聚化发展,通过优化整合调整,建成4个省级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共23.52平方公里,截至年末,入驻企业157户。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57户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进入国家中小企业库;伊春药业、北货郎等8户企业通过国家高新企业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16%;新增科技示范基地6户,全市科技示范基地29户。对口城市合作、援疆工作持续推进,与江西省宜春市结成友好城市。
【城市建设】 哈伊高铁项目铁力至伊春段建设正式启动,汤嘉公路建设持续推进,林都机场改扩建基本完成,中心城区19条道路升级取得新进展,嘉荫通用机场建设项目选址审查通过,哈尔滨至伊春通用航空航线正式通航,林都民用机场继续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枢纽机场的联系,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补齐。“三供三治”建设加快推进,14家污水处理厂提标项目全部开工。持续改善农村和林场(所)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能源“四项革命”,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伊春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铁力市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城市。
【民生改善】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85.8%。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低于省控指标1.9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伊春森工集团在岗职工人均增资500元。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4元和每人每年4395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9%,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格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2020年高考文理科平均分位居全省前列。70种特殊药品纳入医药机构“双通道”,可在全国1.6万个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38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异地就医定点范围。6月末,完成全市47家无证养老机构清理整治,12月20日,首家公立性医养结合市中心医院医养护理院落成运营。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和服务保障,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城“七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