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时  效:
名  称: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伊春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
计划(2022—202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7-31 16:41来源: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访问量:
字体:

伊政办〔2023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中、省属各单位:

《伊春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十五届二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伊春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

计划(20222026)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加速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全社会协同联动为手段,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实施“七大行动”为重点,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伊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6年,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创新能力较大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服务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努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全社会研发投入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到2026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亿元。

——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户。

——区域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布局创建省级高新区1处,力争完成“十四五”省级高新区市(地)全覆盖的工作任务。

三、重点任务

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突出科技的引领性、先导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

(一)抢抓“三经济一产业”发展机遇,强化新经济业态领域科技支撑

1.数字经济

充分利用我省数据、科技、人才、平台、场景等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强化数字领域科技成果与伊春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快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关键环节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数字技术与我市重点产业深度渗透融合。围绕矿产矿山、木业加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嫁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围绕森林食品、林都北药、农林畜等特色产业,推广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条件和资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吸纳能力。围绕医疗康养、文旅、展览、物流等服务业,强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研发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各县〕、区政府。以下均需各县、区政府配合,不再列出

2.生物经济

充分发挥伊春丰富的林下生物资源优势,推动生物技术融合创新和推广应用。立足伊春特色北药资源,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刺五加、人参、平贝等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推进野生刺五加等濒危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加强以道地药材为主的中药饮片、保健品研制,支持比福金北药、五加参药业等中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经典名方标准汤剂开发。促进森林食品产业高值化发展,开展寒地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开发黑木耳小分子肽等功能性食品、浆果及坚果天然成分分离纯化技术及产品开发、桦树液全产业链深度开发。运用生物技术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森林猪、湖羊、林蛙等特种养殖的品种改良及高效扩繁,加快新型生物饲料和病害生物防治技术成果应用。发展生物环保,推进秸秆、废弃菌包等有机弃物资源生物转化利用,污染物生物防治等技术,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伊春森工集团

3.冰雪经济及创意设计产业

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小兴安岭“冰雪+森林”独特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大力推介冰场雪场设施装备、应急救援与维修保养装备、虚拟滑雪装备、智能雪场装备以及冰雪运动器材、冰雪资源监测等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创意设计应用技术研究,坚持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推进专业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数字红色文博、“XR+教育”“5G+VR”旅游景区直播技术推广及应用。加强利用本地资源的文创产品研发,开展“生态旅游+科普”研究,为旅游文创产业注入科技元素。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

(二)科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强化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科技支撑

森林食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林下种养技术,推进森林食品资源综合开发、系统开发和深度开发。食用菌领域,开展食用菌病害防治技术攻关,推广寒地黑木耳棚室高效栽培模式,加强羊肚菌等高附加值食用菌品种示范,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浆果领域,推广高产耐寒品种和晚熟品种设施生产技术,开展浆果深加工产品口感改进技术攻关,加强质量标准研究,推动森林食品从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山野菜领域,开展山野菜种苗繁育、原生态培育及设施反季节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进山野菜生物保鲜、山野菜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坚果领域,大力推广红松轻基质育苗及红松矮化丰产结实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北药业。开展道地中药材品质综合评价的研究,用科学数据说话。推广生态种植、仿生栽培、绿色有机栽培技术,提高药材品质。加强中药材的林下栽培技术、林药复合生产技术、道地药材人工扩繁及集约化种植,中药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推进伊春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中药材精深加工,支持中药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加强地产药材在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及日化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以创新链延长产业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生态林业。立足森林生态功能恢复和提高,开展小兴安岭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究。加强森林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推动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檗等珍稀濒危树种扩繁保育技术研究实现重大突破,提升乡土树种良种苗木产能。选育和推广固碳能力强、资源替代性好的苗木品种,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选择具有伊春林区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开展经济林高效经营管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和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在森林火险预警中的应用。牵头单位:省林科院伊春分院、伊春森工集团,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林草局

绿色矿业。围绕矿产矿山等传统产业,加速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和成果应用。发挥建龙西钢、铁力钼矿龙头企业优势,开展高强度及超高强度新型建筑用钢研发及产业化,引导企业推进以钼为原料的初级产品、化工产品、钼金属制品、钼合金产品等新型钼基材料制造技术研究,钢、钼副产品加工制造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围绕矿山绿色科学化开采,转化应用伴生矿综合利用、尾矿高值化技术成果,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水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三)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领域科技支撑

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立足伊春生态环境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重点推广玉米、水稻、大豆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引进和高效绿色种植技术,大豆与玉米等作物轮作技术,推进绿色生态栽培、特色品种绿色有机栽培、果菜花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黑土污染修复、黑土层保育培育、保护性耕作等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高效新型有机肥料和精准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推进米糠深加工、碎米深加工,玉米、大豆深加工。以畜禽水产高效绿色养殖、生态循环养殖为重点,开展森林猪、水貂、湖羊、冷水鱼及蛙类高品质养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升蜂产业技术水平,集成蜜蜂选育、繁育、饲养、疫病防控、蜂机具开发、质量溯源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伊春蜂产业发展。推广机械化、智能化配套设施设备应用,基于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应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四)增强科技保障能力,强化社会发展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

运用技术手段增强公共卫生、公共安全、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及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科技保障能力,强化民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使科技更好惠及民生。公共卫生领域,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和精准医疗领域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医药治疗与康复关键技术,基因检测、病原快速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慢性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公共安全领域,推进智能监控预警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技术、新型消防灭火设备及消防给水设施防冻技术研发与应用。污染防治领域,推进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及污水循环利用技术、新介质节能锅炉等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环保成套装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环境检测和监测技术成果转化。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实施路径

通过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载体和创新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实现科技兴、产业兴、经济兴,培育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

(一)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

各级财政保障科技投入。加大县(市)、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放大政策激励效应,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有研发投入的企业,鼓励企业将奖补资金“反哺”研发投入。强化研发投入统计。加强培训辅导,不断规范全社会研发经费统计归集。增加研发投入企业数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型企业“小升规”。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

(二)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行动

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聚焦森林食品、北药、绿色矿业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重大任务科技攻关。改进科技项目立项方式,通过“揭榜挂帅”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基层和企业科技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以创新链延长产业链。加强对上争取,建立省市共同出资支持重点研发项目机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重大专项,争取承担更高层级项目,获得更大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

(三)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

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科技成果来源。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强化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孵化企业等方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建龙西钢等龙头企业牵头实施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果应用。围绕森林食品、中药材等领域,推动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提高科技成果专业服务能力。落实省、市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增强技术交易动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

推进落实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聚焦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政策体系。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鼓励企业主动吸纳科技成果,引导中小微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生成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落实“紫丁香计划”,强化对上市入库企业精准扶持和全方位服务,加快上市步伐。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奖励等奖补政策,力争实现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金融服务局市税务局

(五)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行动

立足伊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和区域特色产业,引导大中型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创新型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室,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宣传和培训,围绕科技创新平台的认定、备案条件、申报流程、奖补政策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指导。加大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力度,利用好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科技政策,及时帮助研发机构申请奖补资金,切实发挥研发机构的创新赋能作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六)实施区域创新载体建设行动

贯彻落实省级高新区市(地)全覆盖要求,立足伊春区域资源条件,推进省级高新区建设,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提升创新引领效能。落实属地主体责任,依托伊春经济开发区、铁力经济开发区、南岔经济开发区、西林冶金特色产业园等五大经济开发区,按照区域特色鲜明、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要求,支持“一区多园”建设,引进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科技资源,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向园区集聚,引导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向高新区转型。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

(七)实施创新生态建设行动

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宣传落实伊春市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若干措施(伊政办规〔202219号及实施细则,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投入热情,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培育创新文化。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工作者事迹,营造崇尚创新、崇拜创新英雄的社会氛围。开展科学普及。发挥科普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活动载体作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营造创新环境。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科研环境;简化办事流程,让科研人员多跑“实验室”,少跑“办公室”,优化政府科技管理服务。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科协

五、保障措施

建立工作落实“四个体系”,加强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全面建立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体系,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成立伊春市科技振兴工作专班,统筹科技振兴任务推进落实。市科技部门具体负责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科技振兴任务纳入重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负责同志履行抓落实直接责任,科技部门负责具体任务落实到位,构建自上而下、逐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建立科技振兴重点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实行任务台账管理机制,将科技振兴重点任务逐条分解,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提升重点工作落实的全面性、实效性、精准性。建立科技工作调度机制,科技部门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等工作。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科技振兴重点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县(市)、区科技创新实际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科学设定年度工作考评目标,制定考评细则。把科技振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县(市)、区评优激励重要参考。

建立健全督导问责体系。将科技振兴重点任务纳入督导范围,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重点督导各县(市)、区关于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



问答解读:https://www.yc.gov.cn/ycsrmzf/c102237/202302/288439.shtml

文字解读:https://yc.gov.cn/zwxxgk/zcxd/wzjd/2023/02/169373.html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