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双一目标”实行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强经济发展协调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十二五”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0240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比2005年增长81.8%,“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14150万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792597万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617275万元,增长10.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3:36.8:31.9调整为30.3:39.2:30.5。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5%,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3%,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92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
图1:“十一五” 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生 产 总 值 |
增 长 速 度 |
地区生产总值 |
2024022 |
15.7 |
第一产业 |
614150 |
11.6 |
第二产业 |
792597 |
23.0 |
第三产业 |
617275 |
10.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5955 |
7.6 |
批发和零售业 |
85967 |
12.0 |
住宿和餐饮业 |
43986 |
10.7 |
金融业 |
37750 |
8.4 |
房地产业 |
64512 |
8.2 |
其他服务业 |
309105 |
10.7 |
优势特色产业:全年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实现863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7.6%,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01352万元,比上年增长34%;生态旅游业增加值125761万元,比上年增长31.6%;特色种养与加工业增加值290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增加值220951万元,比上年增长39.2%;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25240万元,比上年增长63.7%。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涨3.2%。其中食品类上涨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衣着类下降11.8%。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9%。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709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58元,增长10.2%,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1676元/平方米,上涨160元/平方米,增长10.5%。
图 2: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
2010年 |
2009年 |
居民消费价格 |
3.2 |
持平 |
食品 |
8.2 |
4.6 |
烟酒及用品 |
1.7 |
-1.2 |
衣着 |
-11.8 |
-7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3.8 |
-1.2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7.9 |
-1.5 |
交通和通讯 |
-0.4 |
-0.5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9 |
3 |
居住 |
6.4 |
-5.1 |
财政:全年财政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3%,比2005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882万元,增长45.9%。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83204万元,增长42%,其中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增值税比上年有较高增长,增幅分别为67.2%、59.7%、46.7%、25.4%、19%、13.9%。全年财政支出698487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37255万元,增长24.2%。
图3:“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
就业: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4721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82197人。全市新就业4.6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1269513人,比上年末减少3571人。其中农业人口170665人,减少5920人;非农业人口1090852人,减少1076人;未落户常住人口7996人,增加3425人。男性人口635531人,占总人口的50.06%;女性人口633982人,占总人口的49.9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09‰,人口死亡率为8.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
人民生活: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7元,比上年增长9.1%,比2005年增长47.5%,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7280元,比上年增长18.6%,比2005年增长92%,年均增长13.9%。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5.8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17155万元,其中“五七工”补缴22772万元。年末离退休人员22.5万人,发放养老保险资金24.16亿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1万人,完成失业保险金征缴3600万元,领取失业保险人数229人,发放困难企业岗位补贴5万人。有56.51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职工有29.5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2.2万人,参合率达到98%,参合覆盖率为100%。全市有13.5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均月补助162元,与上年持平。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到位率100%。
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92所,床位3378张,收养人员2218人。其中民办福利机构79所,公办13所。城镇服务设施284处,其中社区综合服务站20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5个,区(县、市)服务中心3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23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98万元。
三、能源与环境
能源:初步测算,2010年我市万元GDP能耗1.7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7%。
环境:市级和县级(一县一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人员21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40人。共有自然保护区21个,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4497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划面积的2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315310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271199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117988公顷。年内建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61天,达标率99%,其中252天处于优级状态,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6.1分贝。
四、农业
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0693公顷,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增加59472.5公顷,增长3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8830公顷,比2005年增长56%,年均增长9.3%。全年粮食产量80.3万吨,比上年增加11.1万吨,增产16%,比2005年增加36.6万吨,增长83.8%,年均增长12.9%。其中水稻26万吨,比上年增长8.5%;玉米20.3万吨,比上年增长28.1%;小麦2225吨,比上年下降35%;大豆32.8万吨,比上年增长16.3%。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260万亩,比上年增长8.3%;有效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产品218个,比上年增加38个。
图4:“十一五”时期粮食产量与增长速度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9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30公顷。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1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2468台,小型拖拉机9358台,农用排灌机械3750台,农用水泵3071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9570吨,比上年增长0.7%。农村用电量602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9%。
表3: 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 单位:吨、
指 标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
803147 |
16.0 |
其中:水稻 |
259997 |
8.5 |
小麦 |
2225 |
-35.0 |
玉米 |
203394 |
28.1 |
大豆 |
328430 |
16.3 |
薯类 |
8459 |
-19.0 |
蔬 菜 |
281144 |
-6.9 |
水 果 |
11137 |
2.7倍 |
全年木材产量142.4万立方米(林管局128.3万立方米、带岭10.2万立方米、地方3.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6%。
年末大牲畜存栏11.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7.5%。牛存栏11万头,增长7.3%,其中奶牛存栏3.7万头,增长4.9%。猪存栏30.5万头,增长7.8%;羊31万只,下降17.0%;家禽601.9万只,增长13.8%。全年肉类总产量95716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猪肉36309吨,下降0.2%;牛肉8353吨,增长8.8%;羊肉4545吨,增长10.2%;禽肉44671吨,增长9.1%。禽蛋产量42166吨,增长6.7%;牛奶产量70449吨,增长45%。
表4: 2010年全市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
单位:%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吨 |
95716 |
5.5 |
其中:猪肉 |
吨 |
36309 |
-0.2 |
牛肉 |
吨 |
8353 |
8.8 |
羊肉 |
吨 |
4545 |
10.2 |
禽肉 |
吨 |
44671 |
9.1 |
奶类产量 |
吨 |
78074 |
6.9 |
肥猪出栏 |
头 |
469774 |
13.2 |
家禽出栏 |
百只 |
214570 |
13.2 |
大牲畜年末存栏 |
万头 |
11.4 |
7.5 |
其中:牛 |
头 |
1102994 |
7.3 |
奶牛 |
头 |
37381 |
4.9 |
猪年末存栏 |
头 |
305021 |
7.8 |
羊年末存栏 |
只 |
309678 |
-17.0 |
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比上年增加543吨,增长19.9%。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12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比2005增长1.27倍,年均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751万元,增长3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5%,集体企业增长20.2%,非公有制企业增长3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6.9%,重工业增长30.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76389万元,增长14.3%。
图5:“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表5: 2010年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73.8 |
14.7 |
家具 |
千件 |
1364 |
44.2 |
水泥 |
万吨 |
110 |
74.2 |
生铁 |
万吨 |
195.8 |
18.7 |
钢 |
万吨 |
218.4 |
14.3 |
钢材 |
万吨 |
201.3 |
12.2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05930 |
19.2 |
啤酒 |
千升 |
23447 |
4.9倍 |
混合饲料 |
吨 |
32499 |
10.7 |
中成药 |
吨 |
646.8 |
48.5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153.2点,比上年上升7.6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0914万元,比上年增长60.1%。实现利税总额97851万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利润41534万元,下降11.9%;税金56317万元,增长2.5%。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20785万元,比上年增长4.6%,比2005年增长36.6%,年均增长6.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0个,完成总产值18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9.4%。房屋施工面积1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6%。房屋竣工面积1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竣工产值184676万元,比上年增长42.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5686万元,比上年增长50.2%,比2005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39.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822801万元,增长28.8%;民间投资676202万元,增长1.04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3925万元,下降64.5%;第二产业投资683696万元,增长64.2%;第三产业投资788065万元,增长85.9%。从隶属关系看,地方投资1348559万元,增长44.8%,中央投资26614万元,增长1.9倍。全年到位资金183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59.6%。
图6:“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